第268章:扶贫明星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在李丽萍发表社论的同时,刘兴也向上级递交了他的扶贫材料;

  他以那厘村的所见作为例子,一个高端水果的营销,竟然带动了这一带的人疯狂种植沙塘桔,果然过不了几年,等这些沙塘桔成熟的时候,这里就会形成规模;

  就连以前又是给树苗又是给补贴都懒得动一下的懒困户也变得积极起来,纷纷上山挖坑,等着年后雨季栽种——利润大得确实让人眼谗,一棵两年苗,种下去两三年,成本根本就没多少,一转手就能卖个几百块钱,那可是真金白银拿到手的;

  到时候能不能卖树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形成规模,打出品牌,自然能吸引果商前来,再加上官方帮助拉来一些销售渠道,完全可以演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这甚至不只是单一的贫困户扶贫项目,而是带领整个地域脱贫致富的大项目;

  而刘兴所要做的,就是去以扶贫项目为由申请一批优惠的良种果树苗,这样做,就使得这个群众自发的项目,变成了一个由扶贫办组织的扶贫项目;

  这个申请,刘兴是打算,哪怕是自己跑断了腿,也要把它给跑下来,跑下来之后,那就是自己妥妥的政绩;

  不用担心群众执行力的问题,他们积极性可高了,一得知可能获得优惠的良种果苗,一个个都翘首以盼;

  刘兴可以想像得到,只要果苗到手,随时可以带着一些领导过来视察进度,甚至还可以发展成扶贫攻坚项目的示范基地....对自己的仕途好处不言而喻;

  而后,刘兴又在材料中提及,以阳县的产业基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不现实,在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招商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扶持本土企业家创业;

  他以一帆科技作为例子,几个本地的年轻人,给家乡拉回投资,创办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创造的工作岗位,直接就能令几户贫困户脱贫;

  所以,这样的微型企业应该多给优惠政策,多鼓励一些有想法的人创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刘兴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的,他确实也是有过在那厘村里进行过调查,只不过,他的调查还是有点过于片面,或者说太想当然。

  他问到的好几个人,都说是去给老张头家做工赚的钱,于是他想当然地认为,就是那个猪厂.....

  但是,猪厂其实重开也才一小段时间,而且真正在里面工作的,按照张一帆的要求,全部都是年轻女

第268章:扶贫明星(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