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银币,银行与邮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收回朕之前的决定吗?!”万历再次说道。

  “臣以为,应该顺其自然,这样能减轻百姓们的负担。”张居正说道。

  确实,用百姓的安危来压一个皇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只要这个皇帝要脸,就不可能无动于衷。

  但是,张居正还是小瞧了万历。

  “其实,朕之所以让朝廷各部用银币结算,正是为了消除火耗。”万历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话让张居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黑了不少。

  正是为了消除火耗而采用银币结算,这话怎么看怎么虚假。

  在张居正看来,火耗只会因为使用银币而泛滥,不会因为使用银币而减少。

  张居正看着还执迷不悟的万历,再次开口劝道:“陛下,银币只会加重火耗,不可能降低火耗。虽说,在新政的初期阶段,或许不会有多么严重,以后可就说不准了。人性本贪,谁也不敢保证以后。”

  “哈哈哈哈!”

  万历笑了笑,说道:“那朕要是说不呢?!”

  “陛下,臣以为,为天下生民计,还望陛下三思。”

  张居正忽然跪了下来,朝着万历磕头,脸上满是郑重。

  一时间,暖阁鸦雀无声,万历静静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张居正。

  良久之后,万历走到张居正身前,将他搀扶了起来:“其实,银币确实是消除火耗的好方法。无论是哪个地方的百姓,在上缴赋税时,全部缴纳银币,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比如,张三今年上缴的赋税应该是三两银子,要是按照一条鞭法来看,在交完三两银子之后,还要再缴纳七八钱的火耗银,而这些火耗银对于百姓来说,仍然需要用粮食兑换,这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银币是铸造好的钱币,张三再缴纳赋税时,就不需要额外缴纳火耗银,如此一来,只需要缴纳三枚三两银币,如此以来,百姓的负担不就是减轻了吗?这对于百姓来说,难道是坏事吗?!”

  这话让张居正更纳闷了。

  京城市面上,一两银币都能兑换一两五钱的市银,那缴税的百姓,想要兑换银币,岂不是要先把粮食换成市银,再兑换成银币,这样一来,火耗还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况且,银币目前只有京城才能兑换,地方上的百姓到哪里去兑换?他们难不成还要跑到京城来吗?这显然不现实。

  张居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还是觉得万历的这个说法不对。

  万历解释道:“在新政实施的地方,设置外帑银币兑换点,专门帮助百姓兑换银币,兑换时不需要百姓用市银兑换,而是选择用粮食、布匹或者其他农作物兑换,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用银白来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布匹或者其他农作物。”

  在地方上帮助百姓兑换银币,当然要用实物来兑换。

  一是百姓手中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银,想要兑换银币,就需要先把粮食换成白银,然后再兑换成银币,这样一来,百姓仍然要付出一些损耗,所以,直接让百姓用粮食兑换最佳。

  何况,市面上的白银品相不一,要是按照一两白银兑换一两银币的话,恐怕会被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一两杂质太多的白银,兑换一两品相不错的银币,怎么看怎么亏,所以这个法子是不行的。

  二是,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朝廷只征收白银,虽然在短时间内为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税收,但也造成了朝廷物资空虚,储备粮食不足。到时候,发往边关的军饷,只能发放银币,这就会导致边关粮价飙升,导致白银贬值。

  用银币兑换粮食,刚好可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为朝廷带来最够的粮食储备。

  这种方式会将银币与粮食锚定在一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广银币的传播,为后面万历的统一货币带来更大的便捷。

  在明朝这个时代,强行推行统一货币,是一件很费功夫,很费时间的事,甚至还能

第一百四十一章:银币,银行与邮局(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