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银币,银行与邮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引起混乱。

  采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消弭这些影响。

  一来二去,施行个三五年,银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自然会稳固如山,到时候,统一货币,水到渠成。

  等时机成熟了,就可以推行银票了,发行以国家信誉为主的纸质货币,培养发达而又成熟的金融业。

  在使用银币的同时,甚至还能在根本上,阻止火耗的发生,对朝廷好处无穷。

  当然,地方上火耗就绝不止的原因,除了人性本贪之外,俸禄低还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居正在成为首辅后,采用胡椒和苏木折俸虽然有些效果,可也只能施行一次,后面要是接着施行,是会出大问题的。

  万历洋洋洒洒,说着自己的解释。

  张居正的脸色很精彩,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时而紧张。

  不得不说,银币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只是一枚小小的银币,就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兴奋之余,他又细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幼的皇帝。

  是不是,从一开始,他就想到了这些?

  从银币铸造出来之后,他就有这些想法?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一个神人了。

  有智慧的人,走一步看一步,有大智慧的人,走一步看两步,有旷世之才的人,走一步看三步。

  眼前的这个小皇帝,走一步,看百步,不仅考虑到了新政的弊端,甚至还考虑到了解决方法。

  “臣,臣以为,以为,陛下此举,甚好,甚好。”张居正心情激荡的说道。

  每次和万历交谈,总能带给他一些新的体验,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虽说他是万历的老师,但就好像,自己才是万历的学生一样。活了这么多年,分析问题,还不如一个小娃娃。

  不过,张居正还是有些疑问:“陛下,只是不知道,这个银币兑换点该如何处理?让谁去负责?是户部,但是外帑?!”

  张居正有些担忧,如果以后天下的税收都按照银币来进行收缴的话,那外帑的权利将会再次膨胀,甚至能够压倒户部。

  关键是,外帑是宫中的衙门,朝廷官员无法掌控,这对于张居正来说,风险有些大。

  但要是让户部管理,张居正又担心,恐怕皇帝不会同意,毕竟这里面仍然有利可图。

  万历早就做好了安排,兑换点当然不能由太监掌控,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基本上每个县都需要安排,一个兑换点少说也要二十来个人,这得要多少太监才能够?

  况且,太监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局限性,可用,但不能放肆的用,要有一定的节制。

  对于万历来讲,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那些宗室子弟。

  首先,宗室子弟足够多,其次,宗室子弟好掌控。

  明末的宗室数量很多,放任他们吃垮大明,还不如把他们利用起来,充当万历的爪牙。

  在朝廷中枢,让宗室子弟担任吏员,掌控朝廷动向。在地方上,让宗室子弟管理兑换点,同时充当耳目,监控地方。

  地方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万历即便不依靠驿站体系,文官体系,也能及时获知。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用的好了,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万历还有一个伟大的想法,那就是建设链接天下的邮局体系,真正做到互通有无。

  兑换点以后将会遍布每个县,将这些兑换点连接起来,自然而然的就是邮局。

  时机成熟了,这些兑换点就会变成银行,变成邮局,变成递送物资的中转地。

  随着商业的繁荣,势必会带来物流的发展。而这些兑换点,自然就能发挥作用,带来大量就业。

  “朕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先生不用担心。”万历笑着说道。

  这时候当然不能说明自己的想法,不然,谁知道张居正会不会胡思乱想。

  “既然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张居正说道。

  “先生放心吧,朕,可不是那种祸国殃民之君。”

第一百四十一章:银币,银行与邮局(第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